全国咨询热线:021-54902525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雷竞技登录 > 雷竞技app最新版

商用将满5年 5G发展向何方?

日期:2024-05-19  来源:雷竞技登录

  配送航线近日在深圳中心公园正式启用。“五一”假期,去四姑娘雪山景区的游客带上了可以卫星通话的手机。日前,一场关于“FTTR室内天线技术”的研讨在广东高校展开……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今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为“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新兴的通信技术创新,已经更为深入地进入大众生活,改变着人们对社会的感知。

  5G,正是当前数字创新、通信科技最为突出的代表。2019年6月6日,5G商用牌照发放,将近5年的时间过去了,5G未来的路在哪儿?

  “这两天我的OPPO手机提示能够直接进行系统升级,其中一个升级内容就是支持5.5G。”广州的张小姐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和张小姐一样,秦先生也发现了自己的小米手机在系统升级后,有了新的网络支持提示。“有了5G-A(5.5G)增强网络的开关,打开开关连上后,我测了下速度,为5129Mbps。”

  日前,中国移动首发5.5G商用部署,公布首批100个5.5G网络商用城市名单。仅以广东为例,便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湛江、中山、汕头、江门、茂名、揭阳、珠海、梅州、清远、肇庆15个城市。在这15个城市的部分营业厅,用户已能抢先体验5.5G网络。

  5.5G即5G-A(5G-advanced),是5G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也是5G和6G之间的过渡阶段。与2019年开始商用的5G相比,5.5G将带宽速度提升10倍、时延降低10倍、连接密度提升10倍,定位精度也从5G的亚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经有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国产品牌推出了支持5.5G网络的手机,事实上,只要是搭载骁龙8 Gen3和天玑9300芯片的手机,便能支持5.5G。

  在试点区域的5.5G网络,不仅让用户有机会尝鲜,而且已经为支撑今年火热发展的低空经济做好了准备。在广东深圳,“空中的士”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实现了全球首条跨海跨城航线的公开演示飞行,将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到珠海九洲港码头原本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广东移动深圳公司为航线G基站,自研的机载5G通信终端“哈勃一号”保障飞行时的视频实时回传,实现深圳至珠海两地飞行高清直播。

  中国电信规模最大密集城区5.5G低空通感网在深圳落地,完成低空物流、低空安防、航路保护各项验证,助力深圳鹏城飞。

  “5.5G网络能支持通感一体,可以使通信基站不仅能提供蜂窝移动通信服务,还具备比雷达更高精度的感知功能。”深圳电信技术人员介绍。在这样的网络下,低空区域可实时感知并跟踪特定范围内、飞鸟等的活动,在陆地区域能感知人员、车辆等的活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安全预警等服务。同时,结合AI能力,基站还能对感知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处理,自动识别和预警潜在的入侵风险。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今年“5·17”期间,5.5G的发展成为行业最火热的行业线G商用进行产品或技术的发布。

  佛山南海的抖音直播运营基地,集直播工作室、网红直播间、电商运营中心和电商培训学院于一体,对网络质量稳定性要求很高。未解决这一难题,近日,在此成功实施新一代全光WiFi方案。

  “通过采用FTTR-B设备及技术,实现了跨楼宇、多代设备的全光无缝覆盖及高效统一化管理。”中国电信技术团队向记者表示。

  据悉,FTTR-B技术,作为光纤到房间的新型宽带接入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等优势。借助这一技术,整栋楼宇可全面实现千兆光纤网络覆盖,且只需一次鉴权登录即可楼层间无感切换、全楼自动漫游,使用户得到满足对于高清视频、大型在线游戏、远程办公等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工信部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双千兆”网络部署稳步推进,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5G用户普及率突破60%,千兆城市达到207个,引导构建梯次算力基础设施架构。

  “双千兆”,一个千兆是指5G千兆无线网络;另一个千兆,指的就是千兆光纤宽带。如果说5.5G是5G千兆无线网络的进化,那么,应用了FTTR技术的光纤宽带,则是与5G网络覆盖形成了重要的互补,在楼宇内部的网络传输稳定上有巨大作用。

  在调查采访中,南方日报记者看出不少用户反映家中仍存在信号盲点,实际上,WiFi信号在遇到墙后,衰减明显,所以,用户常会在距离路由器较远的室内空间中,感受到WiFi信号的不稳定。

  此前发布的《广东省光纤到房间(FTTR)全光Wi-Fi组网白皮书》便指出,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的推动下,广东省宽带网络愈加完善,全省光纤网络覆盖超过9000万户家庭,5G基站、用户规模、光端口数、光纤用户数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但伴随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用户和企业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慢慢的升高,住宅以及公共建筑内部组网仍以传统以太网线或简单Wi-Fi组网方式为主,末端网络没办法实现“真千兆”接入能力,解决住宅和商务楼宇内部的Wi-Fi速率和覆盖问题的需求日益迫切。

  FTTR作为“光纤到房间”的技术,即针对此问题的解决而来,运营商企业通过提供这种技术的全光WiFi服务,消弭隔墙之伤。

  5.5G和FTTR之外,当前,对于5G发展、未来通信的讨论,最火热的莫过于卫星通信了。

  此前的“五一”假期,或许有不少朋友选择远离喧嚣,去森林中徒步露营,或到沙漠、草原自驾探险。在这些偏远地方,虽然能享受到独特的自然风光,但同时也可能面临地面通信网络覆盖不到的窘境。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情况在发生改变,已经有户外探险者配备了具备卫星通话功能的智能手机。

  日前有消息源透露,即将亮相的vivo X100系列中定位最高的X100 Ultra已通过相关认证,据其所曝光的相关信息数据显示,两款型号为V2366GA、V2366HA的新机或对应普通版和顶配版本,其中后者将支持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几乎在同一时间,OPPO也官宣,Find X7 Ultra卫星通信版手机支持中国香港地区双向卫星通信功能。

  自去年以来,随着卫星通信有关技术的成熟,部分头部厂商也开始将这一功能作为旗舰产品的重要专属特性。饮头啖汤的是华为。2023年9月华为Mate 60系列问世,这是全球运营商首次实现消费类手机直连卫星双向语音通话和短信收发。

  这项“捅破天”的技术也让华为手机成为“香饽饽”。QuestMobile发布的《2024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显示,华为Mate 60和Mate 60 Pro两款设备的累计激活量达到了1733万台,华为Mate60 Pro是2023年新上市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的设备激活量第一的机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除了华为,苹果、小米、荣耀、oppo、vivo等都推出或官宣将推出支持卫星通话的手机。此前,主要手机生产厂商曾召开会议,一致认为手机直接连接卫星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想用上卫星通话仅有手机支持可不行,也还得要在运营商那里办理卫星通话的业务才行。目前,三大运营商中只有提供卫星支持,设置了卫星通信套餐。

  去年9月,正式上线了一项名为“手机直连卫星”的新服务。只要是电信号卡用户,不换卡、不换号,即可开通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今年5月,中国电信在香港举办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落地发布会,这标志着以天通卫星系统为基础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正式在香港投入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卫星通信确实已在紧急状况中发挥巨大作用。今年4月,在广东韶关江湾镇洪涝受灾中,当地政府负责人正是通过拨打卫星通信电话对外取得联系。彼时,受灾区域卫星通线户,通线次。

  最新的“卫星套餐”资费显示,用户都能够通过中国电信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办理页面开通此项服务。直连卫星功能的费用为每月10块钱,而语音包则提供三种不同分钟数的选项,价格从200元到500元不等。

  在2023年财报中,三大运营商均提到了未来加大对卫星布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其他运营商也有一定可能会开通这项服务。据悉,此前,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伙伴共同研制成功基于3GPPR17NRNTN标准的星载基站,并已完成地面通信测试与空间环境适应性测试。

  那么未来,卫星通信会全面普及,成为颠覆取代5G、6G技术的通信吗?实际上,答案是否定的,卫星通信与5G、6G之间并非此种关系。

  目前卫星通信的市场热度虽然很高,但却有资费贵、实际使用场景及频次低的问题要解决。

  而我国4G、5G基站总数虽然超过900万个,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只覆盖了20%的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约6%。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还有很多地方信号未覆盖。在地面通信系统无法覆盖到的地方,通过调度卫星来提供即时、有效的通信资源。

  更需要了解的是,随着我们国家通信制式的不断演进,卫星和手机联手,卫星通话不是尽头,卫星互联网的雏形已形成。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从5G-5.5G-6G进程中,基于卫星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的卫星互联网及算力有望成为发展主线G时代空天地一体化路径已初见雏形,卫星互联网建设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中国电信方面人士预测,在华为手机率先实现卫星通线G必将和卫星通信及卫星互联网结合,构建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随着中国电信完成2024年一季报的披露,至此三大通信运营商一季报出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2%、3.7%和2.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5%、7.7%和8.0%。

  总体来看,三大运营商一季度续写2023年稳增长的经营态势。数据分析显示,2023年,三大运营商业绩均保持稳健增长。

  其中,中国移动2023年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营业收入10093亿元,同比增长7.7%,主要经营业务收入8635亿元,同比增长6.3%;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同比增长5%;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726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连续7年实现双位数提升;中国电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078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服务收入为4650亿元,同比增长6.9%,连续11年保持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10.3%;按一年365天计算,三大运营商合计日均赚约4.67亿元。

  从2023年财报看,的盈利能力快速提升,投资回报显著增厚;中国移动的利润增速虽然放缓,但营收规模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综合近几年表现,其净资产收益也能在高位保持稳定。

  运营商稳健增长背后有哪些“秘密武器”?分析发现,通信服务是三大运营商经营的“基石”。其中,中国电信的通信服务收入实现4650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到8635亿元,同比增长6.3%;中国联通通信服务收入达到3352亿元,同比增长5.0%。

  对比不难发现,三大运营商通信服务其上涨的速度基本持平,隐约显露出市场空间见顶的状况。新的增长去哪里找?答案是云服务。

  新兴业务增势迅猛。云服务成为拉动运营商业绩增长的关键业务之一。例如中国电信表示:电信天翼云2023年收入达到972亿元,同比增长67.9%。天翼云以自研云操作系统TeleCloudOS 4.0为核心,形成技术领先、自主可控的全栈云技术和产品体系,打造出一云多芯、一云多态、一云多算的云底座。

  具体来看,中国移动2023年在政企市场移动云收入为833亿元,同比增长65.6%,自有能力收入同比增长超100%,6项产品收入规模超百亿;2023年联通云业务实现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41.6%;中国电信2023年天翼云业务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67.9%。

  云服务为什么重要?业内人士指出,不仅因为其发展空间广阔,更因为当下就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比如,联通云正不断的提高场景云产品供给能力,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成效,有着丰富的案例,在未来的经营中,一种原因是要将这些案例复制推广,为金融、校园、医疗等多个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积极融入新能源车浪潮,建设车路网云协同基础设施,推动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

  5G用户的增长上,从三大运营商财报来看,中国移动依旧领先,其用户数达到约7.95亿,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则分别约为3.19亿、2.6亿。业内观点认为,近年来,由于5G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及智能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品类的日益增多,5G的应用场景与应用终端会更丰富,这对于用户数领先的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优势。

  5G之外,市场更关注哪些业务成为增长的引擎?从财报能够正常的看到,2023年中国移动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服务收入”,主要是指手机、ICT设备及其他智能终端销售。不过,这也导致其利润率被拉低,净利润同比增长小于另外两家,对中国移动而言,突破万亿大关后,靠什么才能拉动这个庞然大物,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电信旗下云服务平台天翼云业务还在快速地增长。天翼云去年收入972亿元,较上一财年增长了39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67.9%,天翼云提供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云桌面、云会议、政务云、云医疗、云等在内的全线服务,并专门为政府、医疗、、金融等行业打造定制化云服务。

  中国联通则重新划分了业务板块,将传统的宽带、通信、移动网络等划分到“联网通信业务”板块,“算网数字业务”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视为其新兴业务,这中间还包括联通云、数据中心、数科集成、数据服务等,该板块去年收入达到752亿元,已经占到主营业务的四分之一。